3 本关于吃的独立画册5 场围绕人的艺术趣味实践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来源:爱游戏网页登录入口    发布时间:2024-03-11 00:39:13

  原标题:3 本关于吃的独立画册,5 场围绕人的艺术趣味实践 了不起的小工作室

  对于北京姑娘大瓜来说,围绕着一切“吃的”,持续不断地观察、记录、整理、创造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什么特别玄妙的动机藏在身后。除了做书,她也制作不同的趣味艺术行为,并邀请人们体验与感受。她的朋友珊珊形容,“大瓜总是充满无穷创意”。

  李月溪是大瓜的本名,网友与做独立出版物的朋友更爱叫她大瓜。他们中很多人因不同审美趣味结识于网络。

  《吃的 ReallyWant》是大瓜和珊珊五年前在一家麦当劳的餐桌上创立的独立刊物,在这本手掌大小的书里,主题就是“吃”。目前已经出了 3 本。

  不过,家族记忆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书中,北方读者能找到熟悉的食物情景——存在于姥爷家冰箱里的稻香村糕点、90 年代时髦餐馆菜单上的松鼠桂鱼、胡同大院四世同堂的回忆瞬间、西红柿炒蛋的多种做法。

  “小学生五毛钱零食”被她们视为研究领域之一。去年 10 月份,在上海野餐艺术节上,大瓜带着《吃的ReallyWant》开了一家只营业两天的“中国辣条餐厅”,活动现场气氛热烈,参与者排起长队等待自助点餐,套餐包含一道主食和两道菜(均为辣条)。

  除此之外,她们做过的类似事情还有:建一栋“饺子大楼”,翻拍“装有食物包装的垃圾桶”,开一间按斤起卖的自选零食小卖部,到 10 户人家吃一顿饭。

  两个北京姑娘对食物的兴趣始于童年,大瓜直至现在仍经常光顾国产洋快餐,而珊珊的童年梦想是做一个厨子。几年前,毕业后的大瓜决定在实习过的书店留下工作,从事外版书采购,“每天下班后不舍得走,翻看画册到 8、9 点关门”,那是大量摄入国外文化讯息的时期。“日本杂志很早就开始关注日常生活方式了,” 她回忆道。

  酝酿做书的想法开始成熟,大瓜想做一本有关“吃”的杂志,但不能太漂亮,“美食杂志都太不真实了”。从美学上,大瓜想填补这种空白,同时,又可以通过食物研究人的不同生活痕迹。

  大瓜找到了珊珊,“她对周围的事物有一种特别的感受力,喜欢她拍照的角度”,聊了几句后,两人一拍即合。《吃的ReallyWant》是珊珊想的名字,“当时也是随口起的,但是没有想到能那么简单、直接又亲切,有一种本真的、迫切的情感在里面。”

  第一本《吃的 ReallyWant》很快完成,半年后,两人用自己的存款印刷 1000 本,并将小书逐步放进她们喜欢的小店里去。

  “肉菜包店、咖啡馆、书店、酒馆、摇滚地下空间……都是一些我们真正喜欢的小店,我们想让《吃的 ReallyWant》出现在大家真正吃东西的地方,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体验的一部分。这也是最早的那本书免费的原因之一。”大瓜说道。随后,来自广州、成都、青岛等不同地域的店主邀请这本书入驻他们的空间。

  在第二本《吃的 ReallyWant》中,除了食物,更多不同的社会群体、工作状况、生活小习惯通过“吃”这个行为被呈现出来。大瓜认为这是生活中很自然的流淌。

  她们探访了夜间“的士之家”(聚集出租车司机休憩的街道村落)、花两年时间收集不同职业人群的工作餐,并将该系列命名为 “business lunch”,以记录不同人在各自工作状态下的具体饮食与生活。

  比如 2015 年 3 月 31 日,贴上由受访者自己拍摄的 5 张照片后,大瓜写道:

  “这是杨丽君,一位已婚已育的 300 路公交售票员在上一周的午餐。她或许拥有全世界最匪夷所思的上班时间,即只在早高峰和晚高峰出车,这让她可以安稳地在家和家人一起吃饭或跟老公下馆子。”

  “每个处于昂贵写字楼扎堆的地方,一定都能找到一个神秘的便宜吃饭点儿。这家就在朝阳门附近,一个地下超市内,一碗面,3 种卤,只要 12 块。” 2016 年 12 月 29 日,大瓜在微博上 #business lunch 记录道,配图是打卤面照片及店内匆忙吃面的年轻上班族。

  2017 年年末,大瓜受到深港双城双年展的邀请,前往深圳一个有名的海滨景点——大梅沙进行驻地创作。展览方给她的限定是自由的,前提是研究当地城中村的题材,并做出一本小书。她有一笔能够很好的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经费。

  随后,大瓜搬进该海滨景区后面的一个城中村,入住其中一栋楼的空房间。慢慢地,她与这里来自五湖四海的村民生活并熟悉起来,并记录和整理下在大梅沙村这 82 天里于各家庭间发现的饮食与生活。

  这本书作为《吃的ReallyWant》第三本系列,被命名为《我家就在大梅沙》。

  入住大梅沙村后,面对一个空房间,大瓜不是很有把握。她需要敲开居民家的门,到人家里与他们吃饭、观察饮食并记录素材。

  她上街熟悉环境,与人们交谈表明来意,但没有人接受请求。“毕竟你确实没能给对方带去什么,回去后就质疑自己在做一件什么事,但第二天醒来,还是厚脸皮地去跟居民聊天了。”

  还是村里小朋友先敲开大瓜的门。他们跟大瓜熟得最快,每天下午 4、5 点钟,“刚放学的小孩儿们准时出现”,并时不时带来一些小礼物,这中间还包括:一个含寄居蟹的冰激凌盒、一小片荷叶、一塑料袋花瓣儿、五毛钱零食。

  “他们跟城里小孩有点不太一样,整个社区都是他们的游乐场,到处跑着玩,家长的束缚少,”大瓜说。

  入住第三天,大瓜给主人公川川过了场生日派对,他是书中的人物之一。大瓜连夜做了海报,那天很多小朋友和家长来了,村民开始了解这一个新地方。

  大瓜开始敲开小朋友家的门,也被邀请去吃午饭,先后到村里十户人家吃了不止一顿饭,随后走入他们的生活。在深圳大梅沙村,她吃到了来自湖北、湖南、陕西、河南、四川的家常菜,并用手机摄像一一捕捉下来,同时记录下每一段家庭故事。

  “几乎所有深圳人都知道‘大梅沙’,它是这边很早就开发的海滨度假区,包括了一处沙滩、很多酒店、一个购物中心及好多个大小餐馆。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大梅沙村’,它就静静地躺在大梅沙那整片酒店的正后方,这里居住着为度假区服务设施出力、维持其正常运作的人。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为了寻求更多工作机会来到这里,有的人结婚生子定居下来。不管日出日落、潮涨潮退,有人在这里过着真正的日子。”

  封面是大梅沙村居民悬挂在自家墙壁上的塑料袋,这幅场景几乎每一家都有,人们采购完将塑料袋挂上,需要用再拿下。

  大瓜收集照片的方式是观察、聊天、蹲点和问小朋友。通常在傍晚的时候,她会走到大梅沙村村口,在一家固定的四川凉菜摊买吃的,坐在外面的塑料椅上喝啤酒,很多小吃车会在那个时间点被推出来,同一时段人们下班、放学归来。

  “还有一家东北大饼,经常坐着几个东北人在那呆着、聊天,像大梅沙村的东北 CAFÉ 似的。” 正是这些时刻,她收集了书中目录照片。

  民安百货是书中特意被提及的一项杂货店去处,里面收录了当地居民解决生活的各式办法。大瓜认为最快速了解一个城镇的方法是观察所处街区的便利店,这是习惯。“如果小卖店里卖锅碗瓢盆,附近一般有很多旅店,如果店内卖得好的是白酒、方便面,那工作强度特别大的劳动工作者在周围一带比较多,因为他们中午会想喝些白酒放松。”

  ▲ 同样位置的背后,是大梅沙早期因海滨度假出名而建的酒店(拍摄者为大瓜)

  大瓜邀请了其中一户人家的四川爷爷作主厨,主题是五湖四海的火锅,她想将自己作为旁观者的体验复制出来,让村民彼此尝到对方家乡的食物。吃到很晚,小朋友和家人们才散去。

  《新时代了,我拍下了我们学校男生宿舍 A 栋所有 124 个垃圾桶》是《吃的ReallyWant》做的第一本摄影书。2014 年 11 月 22 日晚上,一名叫詹琦的大学男生用相机拍下了男生宿舍的 124 个垃圾桶,后来照片被集合成了一本书。

  “垃圾桶征集”是大瓜与珊珊一直在做的事。她们认为垃圾桶内藏有人们的许多秘密,它甚至是一种隐喻,如同詹琦冲动般拍下 124 个男生宿舍的垃圾桶时内心迷茫的大学状态一样,人们像是把欲望丢进了垃圾桶。

  更简单的是,垃圾桶直接反映人们刚吃过什么,折射出某个人的生活痕迹与习惯,这是她们俩最感兴趣的。曾经一次采访中,大瓜提到,“在征集垃圾桶专题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曾发来过一张装着糖葫芦包装纸的垃圾桶照片。前几天,我又在朋友圈看见她在吃糖葫芦,我就想,她果然是喜欢吃这个啊。”

  ▲ 同时藏有一份大学男生宿舍内的零食派送广告单,线. “饺子大楼的住户们每一个都不太一样”

  饺子大楼是一个从想法到实践都得以实现的趣味故事,这是《吃的 ReallyWant》与弹脑门空间合作的一次艺术活动。

  灵感来自大瓜第一次去同龄朋友家包饺子,发现每个朋友包得形状都不太一样,“饺子像个不经意的媒介,保存了每一个家庭的秘密,手里下意识捏出的形状,也透露着你是谁、来自什么地方”。

  于是她们决定给饺子盖一栋大楼,邀请不同朋友入住。为了让情景更为逼真,他们在亚力克制透明大厦楼顶安置了一只会亮灯的美式招牌,“House of Dumplings”。住户的 DIY 饺子入住后,会得到一把钥匙门牌与一小张房产证,这里共有 108 个房间。

  ▲ 饺子大楼是“吃的reallywant”与北京弹脑门空间一起做的活动

  12 月 27 日那一天,三个人骑着辆红色三轮车、装着饺子大楼上路了,那天共探访了 10 处网友与朋友的家,遇见 40 多个人。

  当晚结束后,大瓜和珊珊记录道,“上门收饺让我们见识到各种场景,认识很多新朋友,且一举斩获很多个奇怪饺子。目前还剩 65 个空房间。”

  这个项目从年初持续到年末,最终以北京大栅栏天陶菜市场收尾,“大栅栏曾经真的是个菜市场,现在已经不在了,周围有很多街坊领居,那天他们以为里面可以买菜,就溜达进来。有个挺酷的奶奶,感觉只是来买菜,顺手包了个饺子,特别干脆利落。”

  在去年 10 月份上海举办的野餐艺术节上,大瓜带着《吃的ReallyWant》开了一家只营业两天的“中国辣条餐厅”。该餐厅提供 16 种餐品,备有辣条菜单,观众自助点餐,包含一道主食和两道菜(均为辣条)。这可能是当天展览最受喜爱的互动节目之一。

  为此,大瓜试吃了几十种辣条小吃,建立了“辣条档案”,所有口味都还原了真实的菜名,从地方名吃到鸡鸭鱼肉。

  通过构建这一个有点荒诞但又真实的复刻场景(点餐、用餐),观众自己进入其中并体验与感受,《吃的ReallyWant》提出了一个疑问:“如果连不能再平凡的辣条都可拿来开餐厅,那么还有什么不能开餐厅?我们正在消费和制造着怎样的想象?”

  《吃的ReallyWant》的老读者及朋友“卖糖君”在生活里陆续收集了 500 张包含爱心形状的日常照片,2017 年 12 月,大瓜将它们打印出来,带去了北京冬季里的一个泛文化集市。

  他们在宣传页上写道,“心是一个由人类发明出来、有且只有人才能读解的爱的符号。消费社会里,人们运用它、操纵它,用于招揽生意、增加买气。而在日常生活里,就存在着很多浑然天成的爱心,它们点缀平凡的一日三餐,交织在一起,组成丰厚的图景。每一笔,都是人的痕迹。”

  2013 年,刚毕业的大瓜建立一个命名为“青少年之眼”的博客,用于收集目光直视镜头的青少年肖像与这些人在青少年时期的真实经历,通过问卷、采访、图片收集的方式回顾成年人在高中时看世界的角度。

  这些几年前由大瓜梳理后的资料,源于当事人对青春期的自述,具有真实姓名与背景,其中也包含私人的或年代性的情感经历。她认为青少年时期 “是一个人很敏感、最容易被左右的时期”,对自我认同最强烈的阶段也定格在那个时期,但人们很少在成年后回顾或思考它。

  “等收集到足够多资料可以称它为资料库时,我会让真正的高中生知道它,比如放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或玩具店窗口,当他们要排解烦恼和填补空虚时,就会发现它 。”

  “溜达”是大瓜被问及灵感时经常给出的一个答案,心情不好时她会一路散步去西单老图书大厦,在 4 楼的奶茶店坐下点一杯奶茶,去山东出差时她爱逛干果干海鲜批发商业市场,然后提一袋散装零食回家。还在书店工作时,下了班的大瓜留下翻看画册直到打烊,然后散步一小时回家,她很享受那段时期。

  去年年初,从陆续做了 5、6 年的书店离职后,大瓜如今全职在做《吃的 ReallyWant》,期间做一些兼职、也帮好玩的创意朋友做采访写稿,但“生活还是挺难的”。

  不过去年《吃的 ReallyWant》参与了很多独立书展与泛艺术集市,正被一些文化空间的主人带出国参展,影响力在扩大,大瓜一年中最满意的是“见证《吃的 ReallyWant》正在被慢慢的变多的人喜欢,一步一个脚印地在积累”。

  前段时间,大瓜的朋友圈位置显示她“溜达”去了舟山,得知她在给《吃的 reallwant》新一系列“回家过年”做采访准备。受访者蛋挞老家曾在渔岛上开过歌舞厅,她们重新发掘了一些老时候渔民留下的生活痕迹。另一个在操作的项目是“老年人商店”,主题围绕老年人,不过她不愿意聊更多了。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经典案例
QQ客服